上传作品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名家访谈>面对《新时代摄影》,回忆我四十年的摄影路——访摄影师杨树峰

面对《新时代摄影》,回忆我四十年的摄影路——访摄影师杨树峰

作者: 新时代摄影网
发布时间: 2021-02-27
浏览量: 1447
image.png

杨树峰(网名:大帅),男,1959年生人,山东省泰安市人。退休前任山东省莱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40年前开始接触摄影并爱上了摄影。现为山东省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济南市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莱芜区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作品多次被国内新闻媒体和报刊杂志采用,20余幅摄影作品获得省、市以上奖励。


本刊记者:闪中雷



面对《新时代摄影》,回忆我四十年的摄影路。






Q
A
&

杂志:杨老师你好,我是《新时代摄影》杂志的记者.首先恭喜您在“新时代摄影2020年度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请你给先介绍一下,在40年前,照相机和摄影都还很不普及的情况下你是怎样喜欢上了摄影这项爱好的? 


杨树峰:非常感谢《新时代摄影》杂志的专访。你说的很对,40年前的时候,我国的照相机和摄影技术是很不普及的,可以说是稀少,一个县城也就一二家照相馆,还都是公家开的。那时候是没有从事个体照相馆的。

1982年,在我大学毕业后还没有去单位报到前,我和我爱人就踏上了旅行结婚的路。当时我就带了50块钱,在济南大观园爱人看上了一身衣服,想让我给她买,我问了一下买衣服要花32元钱,我就说我们再转一下看看,后来也没给她买。然后我们去了大明湖公园,在大明湖公园看到一家照相馆门口挂着一张婚纱照,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立即决定我们拍婚纱照。我换上西服,爱人换上婚纱,怕了一张12吋和一张6吋的婚纱照。那时候照片都是黑白照,我要了人工上彩的,一下子花了38块钱。钱花没了我让我在济南铁路局工作的二叔给我们买了去烟台的卧铺火车票,我们才去了蓬莱和长岛亲戚家。爱人好一阵子还嫌我结婚没给她买新衣服,把钱花到了拍照上。   

  

image.png

  《我和爱人1982年拍的婚纱照》

一个月后,婚纱照寄到了爱人单位上,这下子可火了,照片被传遍了整个单位。当时没有看到的一些小姑娘和小伙子后来就直接跑到了我家里去看照片,因为那年代在县级城市里是没有拍婚纱照的。当时爱人的心情就好了,因为当时那种被别人羡慕的心情快乐和心理上的幸福是和穿新衣服带来的快乐没法相比的。从那过后,我就更加热爱上了让人快乐和幸福的摄影。



杂志:四十年的摄影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摄影师会有很多的故事,请你介绍一下你自己的摄影经历和故事。


杨树峰:在这四十年中,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摄影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我自己的摄影经历上看,主要是经历了三个阶段。我把他分为“黑白120”、“彩色135”和“数码时代”三个阶段。这也是根据相机的图像采集存储介质变革而分的,我认为这样划分比较有代表性。

第一阶段是“黑白120”。那时的相机是全机械的,手动控制胶片进退,用的感光胶片是黑白120mm的胶卷。1982年,我上班后经常去新汶矿务局出差,在原新汶市百货大楼发现有一个无锡照相机厂生产的“红梅HM-1”120皮箱相机,那是那里唯一的一款也是唯一的一个相机。价格41块钱,我当时大学毕业工资是42块5。我用我大学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个照相机还剩下1.5元。



image.png

《1982年我买的第一部相机》

后来我爱人的弟弟又给了我一个上海海鸥牌120相机,当时价值120元,是我三个月的工资。


image.png

《我用的第二部相机》

当时为了省钱,我也买了定影剂、显影剂、相纸等洗印器材,在家里拉上窗帘、打开红灯洗印照片。当然为了拍好照片我有时也把爱人的底片托人带到上海去洗印。


image.png

《我给爱人拍了底片托人去上海洗的照片》

在第一阶段的十几年,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照相机最主要的记录功能。用这二台相机记录了我和爱人的青春,主要是记录了女儿的幸福童年和成长过程。


image.png

《我给爱人拍了底片托人去上海洗的照片》

第二阶段是“彩色135”。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相机用感光胶片已发展到135mm的彩色胶片,当时主要是日本的富士、科达和国产的乐凯。相机也在纯机械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测光等功能。

我用的第一台135相机是我弟弟去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时留给我的上海凤凰牌135相机,带电子自动测光等。


image.png

《我用的第三台相机》

胶片由“黑白120”转入“彩色135”的同时,照片洗印也带来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各地都上了进口彩扩设备,但是照片价格也是很大提升了,大量的照片成本费用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所以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单反毁一生,摄影穷三代”的顺口溜,当时干摄影的大都是给公家干的。一般人根本玩不起。

那些年,虽然随着工作的需要我单位上也配了理光、尼康等相机,但是除了工作之外我很少拍片。

在“彩色135”时代,我的摄影爱好进入了“休眠期”。

第三阶段是“数码时代”。进入数码时代,相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首先是图像采集存储介质由胶片变为数码存储卡,这极大地降低了相机使用成本。其次是测光、对焦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相机使用性能。这些技术变革使得摄影在大众中快速普及,摄影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我也是在这个阶段结束了我的摄影爱好“休眠期”进入到了摄影创作“活跃期”。我也由一个“照相先生”发展成为“摄影师”开始了艺术创作。我用的第一部数码相机是尼康D90。随后又更新到了尼康D810和尼康D500。


image.png

《池鹭》



杂志:您本次参赛作品大部分都是鸟类,请问这是您擅长的拍摄题材吗?都拍过什么珍稀鸟类?


杨树峰:是的,这次我的参赛作品我选择了鸟类作品,这也是我最喜欢和擅长的拍摄题材。摄影也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我的拍摄爱好发展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刚开始在初级阶段什么都拍,见啥拍啥。中级阶段就慢慢的就发展到了有重点的拍。到了高级阶段就会是术有专攻,有了自己擅长和发展方向。


image.png

《大白鹭》

我现在主要喜欢拍摄鸟类和生态。我的家乡在山东济南,野生鸟类不是很多,但是随着社会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加大,各种野生鸟类也繁殖很快,各种珍惜鸟类也陆续出现,我已经拍到了82种鸟类图片。同时像大天鹅、猫头鹰、白绶带、红腹锦鸡、白鹇、戴胜、啄木鸟、长脚鷸、大小白鹭、夜鹭、池鹭、椋鸟等珍稀鸟类很多种。


image.png

《夜鹭》



杂志:您在拍摄鸟类过程中会有些什么心得,现在对这方面题材有什么见解?


杨树峰:经过多年的鸟类拍摄我有以下体会和见解:

 1、鸟类拍摄可以避免雷同照片出现。建筑、风光、景点等都存在重复拍摄现象,只有鸟类的动作、眼神、飞姿、羽毛、花纹等是不可复制的,是独一无二的。


image.png

《黑翅长脚鹬》


2、鸟类拍摄对摄影师的拍摄技术要求更高,极具挑战性和艺术性。特别是拍摄飞版的鸟需要极高的抓拍技巧和相机操控能力,这就能逼迫摄影师要不断学习摄影知识、提高摄影技术水平。


image.png

《小白鹭》


3、鸟类拍摄对拍摄器材具有更高的专业要求,这对于喜欢玩摄影器材的摄影家极具诱惑力和幸福感。要想拍好鸟类照片,应该配备高速运动相机和长焦镜头。为了拍好鸟类我专门购置了尼康D500相机、腾龙100-400和适马150-600镜头、徕徒三脚架悬臂平台等设备。当然,还有更好的专业设备,我认为那是职业摄影师需要的。


image.png

《红腹锦鸡》


4、鸟类拍摄可以培养全社会“关注鸟类,保护自然”的社会风气。拍鸟的乐趣在于可以亲近它们,关注了解鸟儿的生活习性和环境等知识,感受鸟儿的美丽。同时在长焦对准鸟儿那一刻,将自己融入自然,让思绪与鸟儿一起飞翔,尽情品味大自然诗情画意般的美丽风景。


image.png

《红嘴蓝鹊》


5、鸟越追越远。拍摄鸟类活动是非常辛苦的,要提前做好功课、掌握鸟的习性,平心静气地等待鸟的到来。切不可惊吓、追逐鸟类。请大家一定要保护鸟类、保护自然环境。



杂志:除了鸟类题材,您对什么题材比较感兴趣?您对手机摄影怎么看?


杨树峰:我现在主要喜欢的是拍摄鸟类和人像,像是风光和建筑类的主要是在旅游时拍一些。

手机摄影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强大。我个人认为手机摄影具有易学、易携带、方便随时拍等记录功能,非常适合平常作记录用。要想拍摄鸟类和摄影创作只能是单反相机。其它机型都不能与之相比。


image.png

《腾飞》


杂志:在摄影拍摄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接下来您对自己摄影之路有什么规划?


杨树峰:在最初的摄影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明师的指导。在小县城里又不可能进入摄影学院系统地学习摄影知识,那时候网络通信又不发达,信息闭塞,没有专业摄影团体的帮助指导,我只能先后购买了《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程》等10余部书籍进行自学和探索。

对自己下一步的摄影之路我已经有了规划。一是我已经退休了,可以把摄影爱好者转变为专职摄影师。二是继续依靠各著名专职摄影服务机构和媒体网络对摄影知识进行系统性深造。三是我已经加入了《新时代摄影》摄影家协会等著名摄影机构,我要在各位专家、老师的带领下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摄影的道路上走的更远、飞的更高。四是我的最大追求目标就是“在快乐中摄影,在摄影中快乐”。